作者:admin来源:本站原创发表日期:2016-05-16 13:51:28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物学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的实验科学,强调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而STS教育即是以科学(scine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ly)为目的教育,他强调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视技术教育,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强调科技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重视对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强调参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将知识、学生、社会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符合了生物学的教学特点,教学中如果能将STS深刻理解,合理运用,将会使学生的能力的到极大的提高!结合具体实际,谈谈我对STS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从一开始的小品展示,谚语讨论,练习比赛,尝试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整节课老师语言少,学生互动多,学生在有事干,愿意干,干的好中完成学习,学习气氛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比教者预计的还好。对经典谚语中孕含的生物学知识的剖析是本节的亮点之一,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是本节的另一亮点。但本节课的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做得不够,有些吝啬,且鼓励性语言单调,个别问题有点过于细致,有些简单的问题应一提而过,这样能使教师更好的摆脱课件的约束,上得更加得心应手,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还有待与提高。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动物大多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二)、教学难点
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关键点:本节学生是否理解食物链的组成是学习本节的关键点,先分析与讨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是什么生物现象,(主要弄明白是捕食现象还是食物链)这样既能突出重点,同时也有助于突破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1、小品导入,吸引注意力
由几个学生分别扮演的植物,老虎,小兔,树各自都说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大。其他同学观看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到底谁的作用大”,请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2、问题串层层递进,促进知识理解
图片展示一大草原的情景,让生思考:
①若把一个大草原看成一个体系,其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有哪些成分?
③各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
④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
⑤动物食性有什么不同,可以将动物分为哪几类?
3、经典谚语讨论,折射生物学知识
观看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的录像,学生观看后思考并小组讨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什么生物现象。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拔下,学生明白这个谚语只是反应了捕食现象,而不是一条食物链。
设计意图:食物链的概念是本节的学习重点,学生对食物链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容易明白,但对食物链的组成必需要有生产者,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的却很茫然,通过对录像的观看,分析讨论,在肯定与否定中学习了食物链的概念。
4.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好。
(1)、展示一草原生态系统图,由学生分析并正确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有几条食物链组成。以小组为活动单位,组员完成之后互相评价,完成的又好又快的同学课堂作业成绩记上A,并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在写食物链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食物链的组成中离不开动物,食物食物链的长短与动物的食物关系,从而认识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突破本节的难点。
(2)、展示另一生态系统图,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②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哪一种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大量捕杀蛇,其他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③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
④如果狐和蛇大量迁出,会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让学生明确,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它们之间只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食物链之间的相互关联也就形成食物网;如何正确书写食物链;练习以比赛的形式的尝试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尝试分析食物链中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树立生命现象是运动的,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5、尝试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培养探究意识。
组织同学按小组整理课前要求完成的记录材料,按小组进行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活动,并布置讨论题目:
①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网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消费者的角色,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
②营养物质以及能量沿什么途径进行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设计意图: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远离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情景,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渐渐失去,每天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却不知道来自水稻的大有人在。课后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食物与之相关的生物,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生物知识溶入日常生活中,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渗透STS思想。从自己的食物中建立食物链,明白我们人类是处于食物链的最高位置,是属于消费者,明白保护生物的环境是如何重要。
6、小结本节知识。
最后3-5分钟时间由学生回忆并口述本堂课他们学习了什么生物知识,在学习上有什么样的收获,评比表现最好的小组。三五分钟时间由学生总结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对一堂课反思的总结,也是教师了解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的很好反馈。
五、板书设计
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六、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从一开始的小品展示,谚语讨论,练习比赛,尝试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整节课老师语言少,学生互动多,学生在有事干,愿意干,干的好中完成学习,学习气氛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比教者预计的还好。对经典谚语中孕含的生物学知识的剖析是本节的亮点之一,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是本节的另一亮点。但本节课的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做得不够,有些吝啬,且鼓励性语言单调,个别问题有点过于细致,有些简单的问题应一提而过,这样能使教师更好的摆脱课件的约束,上得更加得心应手,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还有待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