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西教师远程教育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典型案例

小学美术—《美丽的染纸》教学设计

作者:admin来源:本站原创发表日期:2016-05-16 14:34:59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美丽的染纸》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再次感受色彩的无穷变化,再次感受色彩变化的美。在这折法上的创新,是本课的目的之一,故此,利用学生已有的折纸基础,打开学生思路,创作出千变万化的染纸作品。

 “染纸”就是将吸水纸用折叠、绞夹、孔卷、搓、捏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渍、罩、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工具简单,操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情分析:

在学生的生活中对扎染并不陌生,再加上第一节课《色彩滴染》中学生已经对滴染的方法,纸的性质及色彩混合后的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但在纸的折法加工上还比较不熟练。三年级学生处于中年级,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培养,对美术学科也有更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上好本课有了一定的保障。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和尝试染纸的技术和方法;

2、在完成染纸的过程中体会形式美,以感性的形式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原

色知识;

3、喜欢染纸的过程,并能用染纸作品装饰美化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创造性的折法及色彩搭配。

教学难点:掌握晕染时间及空白的处理。

三、教具学具:

教师:染纸作品若干件、课件等。

学生:生宣纸、彩色墨水等。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基本脉络: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欣赏感受、开阔视野——观察探究、了解技法——制作实践、感受色彩魅力——美化装饰、培养设计应用意识——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欣赏感受(5分钟)

 1、教师展示扎染背心和方巾,引导欣赏。

(1)教师简单介绍扎染的特点和方法。

(2)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3)板书课题

           ——美丽的染纸

  2、欣赏扎染、蜡染、染纸作品,开阔视野、激发探究欲望。

(1)教师演示课件,简单介绍,引导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感受。

(3)激发学习欲望。

 使用媒体及意图:幻灯片展示例作、视频播放扎染等、蜡染、染纸。更好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新授(10分钟)

1、如此精美的染纸作品,究竟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呢?谁愿意来猜一猜?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2、虽然这些染纸图案纹样复杂、色彩亮丽、图案优美,但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大家事先把纸折好再染,就很容易染出美丽的图案来。(简单用范画演示)

3、刚才这种中间呈现米字的折纸方法叫米字折,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折纸的技巧?下面就让我们尝试一下折纸?

(学生尝试折纸)

(这部分教师可以先出示几种常见的折叠方法的样纸,然后让学生尝试折叠,再出示一些多种方法折叠的样纸,开拓学生思路。)

小结:折纸法有平行折、辐射折、米字折等。

4、现在谁愿意把你折好的纸拿到前面来,老师想和他合作完成一件作品?(教师示范:点染法)

(学生认真观察)

小结:染纸方法有浸染法、点染法、冲染法、浓破淡法等。

5、最后一步是把染好的折纸按来折的顺序相反揭开,我们要注意要晾干一会再轻轻揭开。

使用媒体及意图:教师示范辅以视频播放及课件图文步骤展示制作方法及步骤。这样做使制作过程清楚,直观形象,利于学生学习创作

三、创作:(15分钟)

10、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创作美丽染纸作品吧!

(学生合作或独立完成)

注意折法要创新;

染色要注意搭配;

揭发要有技巧。

使用媒体及意图:图文展示制作方法及步骤。方便学生探究制作方法,指导创作。     

四、展评小结:(5分钟)

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自评、互评)

使用媒体及意图: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图片展示并批注。利于新授复习巩固,

五、拓展:(4分钟)

同学们,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就结束了吗?它们还可以做什么?

各种形式的时装,风景画、蝴蝶画、花瓶等装饰画若干幅。

使用媒体及意图:ppt图文并茂展示,既形象又有材料及制作方法说明,利于引导拓展。

教学反思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联系我们 |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84